滨湖区社会福利中心里,居住了六百多位老人……在这六百多扇门里,流淌着无数岁月的心声,值得我们用心来侧耳倾听。金夕延年养老服务,将定期推出【倾听】系列,与你细诉,他们的故事。
今日人物
倪毓珍(86岁)
▼

走在6号楼的时候,长廊上临窗的一个休憩处,引人驻步:书籍上,一顶纸折的僧帽搭着108颗包浆佛珠,一只金箔纸糊的酒葫芦,一把裂缝的蒲扇,正是出自倪毓珍奶奶之手!

86岁的倪毓珍奶奶,是这里的新住客。来的时间不长,却是活跃得很。多年念佛的她,来到这里后,不仅自己持诵,还不时带领老居士们一起念佛诵经。开原寺的空海法师,每周来院里的“慈光精舍”讲经说法,她也必到。


在倪毓珍奶奶屋里,朝南的长桌一端,供着着观音像、净水供品和香炉。金箔的佛塔长桌上林立的出入平安符,都是倪毓珍奶奶作品。
听她说道:“我啊,当时和亲戚一起来参观的,亲戚立马就决定来了,我等南向的房间,到10月份才来。当时问了菩萨:我86岁了,老了,把你送回南禅寺好不好?问了几次,菩萨不要。就要到养老院来,我又问,那你要不要一起来?菩萨说好!就一起来了!” 听得我们深以为稀奇。不管怎样,每个人有自己的信仰,都值得尊重。也正是出于尊重,有了“慈光精舍”的落成。



然后倪毓珍奶奶拿出一个纸箱子,里面层层叠叠满是剪纸。“有些是以前剪的,有些是来了以后剪的。给人要去了好多……”只见栩栩如生的花卉宝篮,双狮抢珠,龙凤形象,乃至字符,从报纸里邮册里影集里,一幅幅展现在我们面前,如同一个百宝箱,不断往外露着无尽光华!
“奶奶,您这真是个百宝箱!”
“剪一幅您一般要花多久呀?”
“一刻钟吧。剪这些我都不要描画的,直接剪出来!所以快!”
86岁的她,依然保持着心灵手巧。在镜头里亮着自己的剪纸作品,开怀的笑。

告别倪毓珍奶奶的时候,已是近黄昏。
想起清早梅园发往滨湖区社会福利中心的班车上,听到一位奶奶问小孙女儿:“1+1等于几呀?”女娃脆生生回答:“不知道!”众人忍不住笑了。“等于2——”车厢内一片欢乐氛围中,窗外十八湾的湖景与山林闪逝而过。
每个人诞生,就如同清白干净的早晨,从最开始“1+1等于几?”,然后,渐入黄昏里。一生那么长,总有一个人一件事,足够打动你的心。在往后漫长的岁月里,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各自的生命。

愿这位老居士的故事,为你带去生命的喜悦。
感恩大家倾听!
▼